外周介入治疗简介
外周介入治疗(Peripher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)主要用于治疗周围动脉疾病(PAD)、深静脉血栓(DVT)、静脉曲张、动脉瘤、外周血管狭窄、肿瘤的血管化治疗、末梢动脉疾病和急性动脉闭塞等病症,是一种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方法,通过导管对四肢动脉、静脉等进行有效干预,治疗动脉狭窄、闭塞和血栓等问题,因其创伤小和恢复快而逐渐成为患者首选。
近年来,周围动脉疾病(PAD)的发病率也在上升。根据《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21》,每年新增患者约600万例。2020年,中国进行了约30万例外周介入手术,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50万例。这表明,外周介入治疗正逐步成为应对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。
外周介入治疗的类型
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(PTA)
适应症:适用于外周动脉狭窄和闭塞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。
优势:手术创伤小,恢复快,通常在局麻下完成,患者术后可迅速回归日常生活。
劣势:对于某些类型的病变(如重度钙化病变),PTA可能不够有效,且术后可能存在再狭窄的风险。
支架植入术
适应症:常用于动脉狭窄或闭塞,尤其是PTA后再狭窄的患者。
优势:药物涂层支架能有效降低再狭窄风险,长期提供良好的血流改善效果。
劣势: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血栓、感染等并发症,且支架植入后需进行长期抗凝治疗,增加了患者的用药负担。
机械取栓术
适应症:适用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阻塞,如下肢动脉栓塞。
优势:能够迅速恢复血流,减少组织缺血的风险,有助于挽救肢体。
劣势:技术要求高,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管损伤或栓塞不完全,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。
激光血管成形术
适应症:适用于复杂的动脉病变,如重度钙化或狭窄的病变。
优势:激光能精确蒸发病变组织,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,具有较高的精确性。
劣势:设备成本较高,术后可能出现血管再狭窄的情况,且激光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。
超声引导介入技术
适应症:广泛应用于多种外周血管病变,尤其是较难定位的病变。
优势:实时成像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、精准,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。
劣势: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,且设备可能受到超声可视范围的限制。
外周介入治疗凭借其微创性、适应症广泛和临床有效性,逐渐成为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的主流方法。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及技术的不断创新,外周介入治疗将在未来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,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。